端午節回家省親順便整理一下爺爺的遺物,發現了七張爺爺讀國小時的獎狀 ( 唉唉 我國小六年怎麼連一張都沒有阿) 還好公司有負責日本業務 所以請同事Alice幫忙翻譯 有些字是古字 還要勞煩Alice查了好一陣子(拍寫啦)
第一學年"因右者本學年間學業操行都優良 在此稱讚"。爺爺說他讀書的祕訣就是上課前一天自己都會先作預習。那時他每天的作息是,一大清早起床後把牛棚清理乾淨(包含便便),餵牛吃早餐後再上學。上午完課後跑1.5公里回家吃午餐再跑回學校上下午的課。下課後還要牽牛到後山去吃草,天黑了以後才能讀書。
第二學年 多了"一等賞" 但是少了"操行" 這個我記得爺爺有提到過。那一年因為我姑婆(就是爺爺的妹妹)跟一個巡查的兒子跟起口角。姑婆被欺負 爺爺當時馬上跑過去幫妹妹擋著,然後把對方推倒在地。 所以那一年獎狀上就少了"操行"兩個字。
第三年跟第二年一樣。五年間除了學業優秀外還當"級長"喔( 因為個一學年只有一個班 )。不過"高民五郎"這名子有點俗氣 聽說是去派出所報戶口時巡查大人幫忙取的。因為排名第五所以就叫做五郎 (這個我也會, 拜託巡查大人拿一點會的出來可以嗎?)
第四年跟第一年內容一樣但是操行跟學業順序顛倒了。這一年剛好遇到日本在台北舉行"始政40年博覽會" 所以全年班有到台北作教育參訪。也是爺爺第一次坐火車喔。但是當晚下塌和式旅館時,鞋子要擺在大門的穿堂。那時候一雙鞋子的價值對學生來說就跟現在大學生的Noteboot一樣。(爺爺直到就讀國小後才有鞋穿,那時走路上下學時鞋子是放在書包裡的,只有進入校門時才會穿上。那雙鞋就這樣跟了他五年)所以大家都把鞋子拿到和式寢室裡面整齊擺在牆角,稍晚校長過來巡視時看到這個情況 (嗯嗯 我能想像當時校長傻眼的表情.......... (° ο°)~@ )校長當場用日文飆了一句 "庄腳俗" ,然後全班就排成一棑挨打了。
第五年的內容跟第三年一樣了。另外還多了一張全勤獎。咦咦!! 怎麼沒有第六學年呢? 因為"公學校"是給台灣人念的,學制只有五學年喔,日本人念的"小學校"才有完整的六年。爺爺說要讀中學的話 還得再入"小學校"多讀一年才行,否則之後能讀"嘉義農業學校" (就是後來的嘉義農專)。這一年世界發生了很多事,因為日本的侵華形勢越來越明顯,第二學期開始早上開始有軍訓課,爺爺說那時還只是拿一支棍子演練部隊的行進與列隊等基本動作。除此之外老師上課中宣揚帝國主義的言論也開始變多了。
畢業時的學業優良獎狀,內容是 "一,廣辭林字典一本(爺爺私底下有咕嚕過 唉唉! 禮輕情意義重啦) 右者因品行方正學業優等, 因此授予此狀開頭標註的獎品" 。那一年的畢業旅行因為曾祖父拿不出兩塊錢,所以爺爺跟老師說無法參加。老師就放狠話,說"級長"不能參加畢業旅行,那全班就不用去了,所以爺爺那一年級就沒有辦畢業旅行了。畢業時校長曾親自到家裡拜訪,跟曾祖父洽談說校方能直接保送爺爺進入"嘉義農校"就讀,對當時的一般台灣人而言那一間學校已經算是一般台灣人可以讀的好學校了,但是家裡以付不出學費為由婉拒了 。還好六叔公(爺爺的弟弟)有進入"嘉義農業學校"就讀,所以後來當到校長啦。
留言列表